依据国家《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

(GB/T22900-2022)标准

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

 

贡献专业力量

 

专注于绿色矿山科技领域

  • 回到顶部
  • 400-051-6619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矿山生态修复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同在

云南弥勒多个废弃矿山焕新机

“大家可以看到,通过10个月的修复治理,实现了植被复绿、耕地新增,矿山的生态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白砂坡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现场,弥勒市自然资源局蒋宏为向记者介绍道。

4月22日,在“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记者深入弥勒市多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现场实地探访,看昔日生态“伤疤”如何向绿而生。

 

红河哀牢山与岩溶断陷盆地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示范项目子项目场地平整现场

 

据介绍,白砂坡矿山曾是一个露天开采的建筑用灰岩和建筑用砂等非金属矿山,长年累月的开采带来的后果就是土地的严重损毁及地表植被的退化,部分采场边坡更因人为扰动存在较大的地质灾害安全隐患。

2022年,弥勒市将白砂坡矿山列为市重点生态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研判后,确定采用生态重建、辅助再生和转型利用相结合的方式,强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和系统治理工作。

记者在现场看到,集中连片的玉米长势良好,一侧因采矿形成的不稳定边坡处也砌筑起挡墙以进行加固。两年多来,项目组夜以继日,通过场地平整、土壤重构、管涵工程建设等工作,实现矿山范围内9个图斑实际修复面积563亩,超出项目下达目标任务近40亩。

 

茶花山历史遗留矿山焕新颜

 

这也是弥勒市做好做实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弥勒市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建则建”的原则,科学制定自然恢复和工程治理措施,因地制宜实施矿山废弃地复垦、生态修复、整治利用,恢复建设用地118.74亩,恢复植被343.24亩,推动矿山资源向土地资源、旅游资源、生态资源、林业资源、农业资源转化,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在弥勒市太平街道雨舍村下度来村民小组,曾经“疤痕累累”的茶花山历史遗留矿山也焕发出新颜,满目葱茏、鲜花团簇。“除了坡面平整,土质不好的地方,我们就一车一车拉土来覆盖,直到土质足够栽种木苗。”吉成集团相关项目负责人介绍,2021年起,其公司作为社会资本被引入茶花山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治理项目,通过坡面修整、土壤改良、截排水等方式,使受损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后又通过茶叶种植、景观苗木生产等,在推动绿水青山成色更足的同时,带动当地群众实现增收。

“我们坚持摸清底数,以规划引领来统筹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并积极争取国家、省级重点生态修复保护项目支持,用好用足国家政策。”来自红河州自然资源规划局生态修复科的孟宪东介绍,2023年5月,《红河哀牢山与岩溶断陷盆地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示范项目》在全国历史遗留矿山示范工程竞争性审查中以第8名的成绩获得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的立项批准实施。项目总投资5.6亿元,拟修复历史遗留矿山图斑763个,修复占损图斑土地面积1164.48公顷。

“现在路面平整等工作基本已经完成了60%,下一步会将从前堆放石料的地方逐步腾退出来,让其他作业能够正常推进。”记者现场看到,红河哀牢山与岩溶断陷盆地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示范项目正如火如荼地推进当中。通过项目的实施,这里将有效消除地质安全隐患,土地利用价值也将进一步提升,并辐射周边群众受益,最终形成多路径生态修复模式,多组合生态修复策略、多渠道生态回报机制,为全省乃至全国石漠化地区矿山生态修复提供样板示范。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