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国家《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

(GB/T22900-2022)标准

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

 

贡献专业力量

 

专注于绿色矿山科技领域

  • 回到顶部
  • 400-051-6619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矿山生态修复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同在

智能采矿工程将进入千万高考生视野

 2021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新增智能采矿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4个本科招生专业。日前,《中国矿业报》以“智能采矿工程将进入千万高考生视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加强智能采矿人才培养纪实”为题,进行相关报道。

  


 

  智能采矿工程将进入千万高考生视野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加强智能采矿人才培养纪实

  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上,一个全新的专业——智能采矿工程,将进入千万高考生的视野。

  第一批获准设立此专业的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今年9月将迎来我国第一批智能采矿专业学生。这些幸运的同学,将会成为该专业在国内的“开山大弟子”。

  据悉,在近日教育部公布的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有37个“新面孔”,其中智能采矿工程则是唯一的矿业类新增专业。

  除了智能采矿工程专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今年新增加的专业还有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人工智能专业、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加上2019年开始招生的机器人工程专业、2020年开始招生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及学校原有的一批新工科专业,这所世纪学府谋划布局的智能专业板块已然骨骼清晰,血肉饱满,准备承载着百十年积淀的厚重历史,飞速奔跑。

  

 

  智能采矿工程:

  一次势在必行的专业升级

  “智能采矿工程专业恰逢其时。”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煤炭学会会长刘峰这样评价这一新专业的诞生。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强调要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给体系;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要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

  《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指出:“2050年,全面建成安全绿色、高效智能矿山技术体系,实现煤炭安全绿色、高效智能生产。

  2020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应急管理部、教育部等8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支持和鼓励高校加强煤矿智能化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推动专业交叉融合,培育一批具备矿业工程、软件工程、信息工程、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等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当前,我国煤炭工业已从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迈向智能化发展阶段,智能化开采可以大幅减少井下作业人员,实现“少人则安、无人则安”,这是煤炭工业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呈快速发展趋势,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建成完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494个。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煤科工集团、郑煤机集团、山东能源集团等先后成立煤矿智能化研究机构。今年2月,华为集团在太原揭牌“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支撑煤矿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少人、安全、增效”的生产模式。此外,三一重装、中信重工、联想集团、海康威视以及三大电信运营商等行业外企业,近年来也相继成立了煤矿智能化事业部,由此催生了对煤矿智能化人才的巨大需求。

  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智能化采矿工程专业人才极度匮乏,全国没有一所开设智能采矿工程专业的高校。

  国家吹响了急切召唤的号角,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敏锐地察觉到了信号。2019年筹备,2020年申报,2021年获批,3年的努力,全国首个智能采矿工程专业花落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一直紧随时代的脚步,紧扣国家重大需求,建校110多年来,采矿工程专业是学校当之无愧的龙头专业,在世界范围内有着较高的影响力:矿业工程学科排名全球19名,由其支撑的工程学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教育部特色专业、北京市特色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入选全国首批“新工科”项目建设。如今,在各大能源企业里,都能看见该校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身影。

  时代巨浪汹涌而来,开设智能采矿工程专业,既是时代的召唤、国家的需要,也是学校凭借自身实力积极主动的选择。智能采矿工程专业的诞生,是传统采矿工程专业的升级转型,也是学校智能专业板块整体布局的关键一步。

  智能专业板块:

  一场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创新

  随着这次4个新专业的亮相,近年来该校超前布局的智能专业板块也出现在大众眼前。“这些新工科专业契合国家需求,契合行业发展急需,紧扣国家倡导和鼓励的急需人才专业调整方向。”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葛世荣这样阐述近年来学校专业调整目标。

  安全科学与工程是该校另一个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学科,学校的另一张“王牌”。2018年,为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风险,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国务院整合12个部委职责,组建了应急管理部。应急人才面临巨大缺口,增设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成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决定,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2020年12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联合建设的应急管理部国家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在北京挂牌成立,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应急管理与安全生产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和创新研发中心,成为了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的有力支撑。

  人工智能专业近两年格外受到青睐,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新开设的人工智能专业则带有浓厚的能源与矿业色彩,承担起为行业培养和储备人工智能专业技术人才的使命。学校的机器人工程专业已经先行一步,于2019年开始招生。也是在2019年,智慧矿山与机器人研究院的牌子出现在该校的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院以机电学院和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相关单位研究人员为主,同时吸纳国内外高端研究人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担任首任院长。今年1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人工智能学院又揭牌成立,这是学校主动布局矿山人工智能领域的又一举措。待到今年金秋,人工智能专业第一批学生入校,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将作为智能矿山人才培养的两大支撑,在学校的布局已然就位。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未来社会需要大量既懂得大数据技术,又精通经济管理理论的复合型人才。近几年,煤炭行业大量建设智慧矿山及无人工作面,对大数据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激增。2020年12月,该校在原决策科学与大数据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成立决策科学与大数据研究院,为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的设立奠定了基础。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是人工智能的基础,人工智能作为一项技术,应用于采矿工程或应急技术与管理。”从基础知识到技术素质再到应用能力,葛世荣对智能专业板块有着清晰布局。“无论是智能采矿,还是智慧应急,都离不开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支撑。”

  葛世荣表示,从学科交叉的角度看,数学、计算机专业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基础,智能采矿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同样需要学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专业知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人工智能的学生也需要应用场景的知识。

  新工科专业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链环环相扣,在这所世纪学府的校园里,已经能够展望到智能采矿的未来。

  


 

  独特人才培养模式:

  一种层次丰富的研究型本科教育

  智能专业类人才培养将融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多年来,该校以培养能源工业精英为目标,严谨治学,注重实践,一名本科生在校4年将接受4个层次的研究型教育。

  第一层,“导师、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和“授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相结合的“3+3”立体化工作体系。以“立德树人、指导规划、指导学习、指导研究、促进发展”为核心内涵的本科生导师制是学校本科教育的一大特色。一入校,学生就会接触到一位本科生导师,4年间,本科生导师将全程指导学生的学习、科研、生活。“本科生导师制可以让学生更早、更好地参与到导师的研究项目中,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分管本科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刘波说。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有力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做到学生和家长满意、导师和学校满意以及社会满意,提升了各方满意度。在2017届和2018届本科毕业生教学情况调研中,学生对教师指导满意度分别达98.6%和97.8%。近年来,学校的本科生深造率达55%以上,在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

  第二层,“通专融合、大类培养、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增加学生专业选择机会,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逐步打破院系和专业壁垒,推进大类招生改革,增加辅修专业数量。这次新增设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都是采用大类招生,大三再细化专业的模式。进入专业课教学环节,智能采矿工程的学生很快就会发现,授课老师不仅来自专业所属的能源与矿业学院,还有不少来自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可以预见的是,“书院式”也即将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沙河校区成为热门词汇,学校已成立沙河通识教育学院,将建设4个本科生书院。在沙河校区试行以书院为核心的教育管理模式改革,构建书院模块化教学、导师项目化育人、专业宽口径教育“三育合一”的全人教育体系。

  第三层,充分发挥学校科研优势构建创新教学环节,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研究性学习与实践,实现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全覆盖。2015~2018届学生发表论文994篇,获准专利和软件著作权98项,平均每6名学生发表1篇学术论文;1353名学生在59项学科竞赛中获奖,平均每4名学生中有1名在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

  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国家级一流专业100%开设国际化课程组,明确学分要求。在矿业工程、安全工程等双一流学科群专业,每年遴选20余人组成拔尖人才培养国际班,赴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奥地利雷奥本矿业大学、英国阿尔斯特大学、葡萄牙里斯本大学、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进行为期一学期的课程学习。

  第四层,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深入生产、管理一线开展实践教学,使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现代企业的工程、管理实际相接轨。目前,学校共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5个,拥有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个北京市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机会,锻炼综合能力,有不少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就受到了实习单位的青睐,提前获得了工作岗位。

  校内科教融合,校外校企协同,步步扶持,层层托举,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满怀自信地走向外面的世界。如今,新设立的智能采矿工程等一系列智能专业板块,又将吸引众多热血青年迈进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大门,为国家能源工业发展而不懈奋斗。

  来源/中国矿业报

  文字/刘澍涛

  图片/王丽晔 于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