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国家《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

(GB/T22900-2022)标准

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

 

贡献专业力量

 

专注于绿色矿山科技领域

  • 回到顶部
  • 400-051-6619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矿山生态修复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同在

昔日废弃矿山 今成万亩良田——陕西府谷塌陷区治理见闻

新华社西安9月1日电题:昔日废弃矿山 今成万亩良田——陕西府谷塌陷区治理见闻

新华社记者李亚楠、姜辰蓉

陕北高远明净的蓝天下,黄土绿树相间,梯田沿山势层叠而上,蔬菜大棚中绿意盎然,果树绿苗和白色土豆花在风中摇曳,在陕北的山梁沟峁间绘下一幅良田美景。

这是陕西省府谷县庙沟门镇西尧沟村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去年以前,这里在卫星图上,还是一片黑色沟壑纵横的煤矿塌陷区地貌。

府谷县地处神府煤田腹地,是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的资源开采带来了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采空区塌陷等诸多环境问题。

“以前这里就是三道圪梁两道渠,到处都因为挖煤陷下去了,满眼荒凉,人都上不去。”西尧沟村村委会主任苏鱼拴介绍。

府谷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工程师杨亚青介绍,府谷县有大大小小煤矿72个,从2013年起县上就建立“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要求矿方对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进行补偿。2018年8月,府谷县将“保证金”变“基金”,并由政府接管,统筹矿区生态治理工作。

今年,庙沟门镇联合国家能源集团三道沟煤矿,在西尧沟采空塌陷区实施“万亩坡改梯,万亩生态林”矿区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通过平整土地、绿化山体、栽种林果,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将原来的废弃矿山变为万亩良田。

负责乡村振兴工作的庙沟门镇人武部长贾志官介绍,截至目前,西尧沟矿山修复一期工程总投资8000多万元,平整土地2000多亩,山体绿化1.2万亩,建成西瓜、青椒等特色农业双膜拱棚20多座,栽种玫瑰葡萄、五月鲜桃等特色水果总计260亩。

记者在园区看到,梯田间利用了草方格固定水土,引进了三道沟煤矿风井净化水进行灌溉,让原来的荒山焕发勃勃生机。据了解,这片良田现在成为西尧沟村的集体经济土地,村上为此专门成立了合作社,全村277位村民人人入股,贫困户和闲散劳力也可以来这里务工。

“大棚里的6棚香瓜和14棚西瓜,今年预计收入60万元左右,加上分红再除去成本,预计今年每个村民纯利润能分到2000元左右。”苏鱼拴说。

“在采空区上建起农业产业园,不仅让千疮百孔的山头重新披青吐绿,美了环境,也让村民享受到生态福利,得到实惠。”贾志官说,“下一步,西尧沟村还将打造多元化绿色生态园,发展养殖和观光农业,助力群众增收。”

杨亚青介绍,府谷县正下力气解决矿山开采遗留的生态难题。截至目前,全县没有责任主体的废弃矿山已从100多个减少至48个,总计有340多平方公里的废弃土地通过人工治理生态得到基本恢复。(完)

相关资讯:

府谷: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打响矿区环境治理攻坚战

地处神府煤田腹地的府谷,多年来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成为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获取矿产资源的同时,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采空区塌陷等矛盾凸显,矿区生态治理与修复成为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近年来,府谷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构建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互协调的体制机制,打响矿区环境治理攻坚战,绿线逐步上扬,绿色带来的生机正不断延伸……

 

矿区生态综合治理成果显著 王峰摄

府谷创新制度建设,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和土地复垦方案基础上,尊重矿区村组和乡镇实际需求,编制“二合一”,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明确治理责任主体,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截至目前,全县已有56个方案通过审查,11个煤矿的方案编制完成等待上会审查,其余煤矿方案正在编制。

该县落实治理经费,开设治理恢复专项基金账户,用于全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开发式治理等工程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提取基金4.8亿元,恢复煤矿采空区治理,以地表裂缝填埋、土地整治、自然恢复等方式,治理恢复采空区面积50多平方公里。

 

专家验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

同时,加快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建立项目库,目前已纳入重点项目15个,计划总投资16.28亿元。今年,重点启动了天桥段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计划投资1200万元,打造“山顶林草覆盖、山间瓜果飘香、山底景观宜人”的黄河流域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探索形成集矿山修复区、经济林区、观景台、耕地区、山体复绿区等为一体的生态修复新模式。

此外,府谷县按照“一矿一策、试点先行”的思路,把三道沟煤矿、瑞丰煤矿、南梁煤矿作为该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示范点,通过对塌陷区开展土地平整,修建蔬菜、瓜果温室大棚和采摘园,或在采空区域内种植油松、樟子松、云杉等,全面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

截至目前,三道沟煤矿已累计完成采空塌陷区治理2.8万亩;瑞丰煤矿已完成今年50亩生态果园种植任务,后续200亩矸石场治理正在有序推进,南梁煤矿已完成年度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矿区生态修复成效初显。

府谷县以建设“绿色矿山”为引领,生产过程实现绿色化,将生产矿山、建设矿山全部纳入绿色矿山创建规划。截至目前,南梁煤矿已建成省级绿色矿山,4家煤矿具备申报条件,38家煤矿绿色矿山建设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启动绿色矿山建设,让矿山旧貌换新颜。

 

采空区建起果蔬大棚

西尧沟村:采空区建起了农业园

盛夏时节,行走在府谷县庙沟门镇西尧沟现代农业产业园,山顶绿植披坡,山腰瓜果飘香,山底林果满目……沟壑纵横、荒坡荒沟的采煤沉陷区,正在变成千亩农业示范园,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令人心潮澎湃。

“过去是尘土飞扬,现在是青山绿水。”这是如今西尧沟村人的口头禅。

庙沟门镇地处神府煤田腹地,面对煤炭开采与当地脆弱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逐步探索走上了煤炭开采与生态协调发展的路子,实现了绿色友好型发展。

该镇党委书记张玉斌介绍,庙沟门镇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契机,以地企融合为抓手,以矿区生态修复基金为保障,依托村内交通便利和周边能化企业众多的优势,联姻国家能源集团三道沟煤矿,在西尧沟采空塌陷区实施“万亩坡改梯”矿区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发展起了高效农业。

据悉,项目一期总投资8000多万元,平整土地2000多亩,山体绿化1.2万亩,走上了山顶戴绿帽、山腰种果蔬、山底特色林的模式,发展特色生态农业。

目前,已建成香瓜、西瓜、青椒等特色农业双膜拱棚20多座,建成采摘园260亩,栽植寒富苹果、锦丰梨、玫瑰葡萄、五月鲜桃等8种特色水果,配套建设休闲农业、观光旅游项目。

“6棚香瓜已陆续成熟,每棚可摘香瓜5000斤左右,按照每斤10元计算,6棚香瓜可实现收入30万元,14棚西瓜预计收入30万元左右。”西尧沟村党支部书记韩凤清说,预计今年村内人均收入可增加1000元,产业园不仅带动7户贫困户脱贫,同时也吸引了村上10多名闲散劳力,每户可以拿到1万多元工资。

 

西尧沟农业示范园

近年来,西尧沟人一直依托煤矿生存,如今在采空区建起了真正属于农民的产业园,不仅让千疮百孔的山头重新披青吐绿,美了环境,也让村民享受到了“生态福利”。

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形成了政府、农民、企业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农业产业园将走高端化路子,规划建设养殖场、鱼塘等绿色循环农业项目和农事体验、观光项目。

“我们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平整、农民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起来,既有效治理了采空塌陷区,又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实现了双赢。”三道沟煤矿党委副书记郅三占说。

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改善了矿区生态和人居环境,实现了企业得发展、地方增实力、乡村能振兴、群众得实惠,为矿区生态综合治理闯出了一条新路。张玉斌说,庙沟门镇将健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煤炭生产和绿色发展“双赢”。

 

优美的矿区环境

三道沟煤矿:打造绿色矿山 留住绿水青山

走进庙沟门镇三道沟煤矿采空区,放眼望去,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草木种满道道山梁,迎风摇曳,山脚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热火朝天,洋溢着生机。曾经,这里因极其脆弱的生态而被列为国家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如今,三道沟煤矿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加快矿区生态修复步子,让绿色走进矿区,矿区拥抱绿色。

生态修复打造地质环境区

治理从源头开始,矿井生态修复工程是恢复绿水青山的积极手段。

2016年以来,三道沟煤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方向,矿区生态修复、社会责任、经济效益实现共赢发展。该矿实施“绿化、美化、净化”工厂建设,厂区绿化率达60%以上,建成了“花园式矿区”;加快推进和谐矿区建设步伐,共计投资3.7亿元,搬迁、安置井田范围内居民302户1253人;实施采空区生态修复工程,打造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区,累计投入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费用1.1亿元。

该矿投资2200余万元,对2.8万余亩采空塌陷区进行了原始地貌恢复治理;投资5000万元种植杜松、油松、樟子松、侧柏、云杉等树木50万株5000余亩,将原有荒山变为人工林区;投资4000万元为西尧沟等村平整土地2000余亩,使原有的荒山荒坡变为平整农田,每年可为当地农民带来300万元收入。

三道沟煤矿的生态修复项目秉承“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原则,采空区由过去的沟壑纵横、荒坡荒沟,变为如今的千亩农业示范园、万亩生态林,显著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突显。

 

能源企业绿化

综合利用

推动生产绿色化

治标还需治本,矿区绿色化发展,推动煤矿生产方式绿色化才是根本。三道沟煤矿借助国家能源集团煤电一体化运营优势,深入探索,提升煤炭综合利用率,实现生产绿色发展。

该矿走“煤来电去”的路子,以煤供电,以电促煤,互相依托,实现降本增效,达到成本领先,2018年至今可节约费用2000万元。优化井下生产,应用当地工业生产粉煤灰和石膏粉废料,用于井下防灭火和排矸巷覆盖,消除了电厂废渣废料贮存和外排的环保风险,达到了 “煤来灰去”的效果,实现互利双赢。

此外,通过疏干水综合应用,蒸汽实现生活和生产供给,达到废水零排放。建设专用排矸场,筛分手选矸按照“分层、平整、碾压、覆土”的原则排放于排矸场,利用矸石回填复垦造地30亩。创新井下废弃巷道作为井下排矸巷,减少了对地表土壤及环境的污染。

科技兴矿创新推进绿色发展

三道沟煤矿以绿色发展为牵引,持续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该矿提高科技进步与创新水平,目前已取得专利40项,完成“五小”成果1547项,完成科技项目20项,为绿色矿井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在智能矿山建设方面,三道沟煤矿成为国家能源集团首批智能矿井试点单位,目前通过省级绿色矿山验收,初步实现了水泵房和变电所无人值守、主运输系统智能控制、防爆电动车投用、井下4G网络全覆盖。

当前,该矿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正向资源集中调配、大气实时监测、边坡设备定位、数据自动统计,矿山资源空间的可视化、采矿装备的高效化、生产指挥的智能化、职工安全的本质化等绿色智能领域推进。

【来源:陕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