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国家《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

(GB/T22900-2022)标准

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

 

贡献专业力量

 

专注于绿色矿山科技领域

  • 回到顶部
  • 400-051-6619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矿山生态修复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同在

中原崛起矿先行

   五月的中原大地,麦浪翻滚,麦香四溢,处处呈现出“中原熟,天下足”的“大国粮仓”丰收景象。而与地上夏粮连年丰收同样令人兴奋不已的,还有来自地下宝藏、被誉为“工业粮食”的捷报频传。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作为资源大省、矿业大省的河南,其五千年人类文明史其实也是一部矿业开发利用史,以司母戊鼎等为代表的夏商时期的青铜铸造和玉雕业的兴盛,不仅成为了中国文明起源的主要成果,也奠定了河南在矿业开发中的历史地位。

多年来,河南省的矿业产业和煤、金、铝土矿等矿种的资源储量也领跑全国。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河南省地质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1.29万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7.7%。其中,采矿业增加值增长4.0%;能源原材料工业增长1.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8.4%;原煤产量再次突破1.02亿吨,位居全国第七位,彰显了“国之所需心之所系”之担当;十种有色金属产量495.60万吨,比2022年增长12.1%,有色金属大省地位更加稳固。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5个矿种和省定10个矿种增储任务,高纯石英原料、石油、萤石、晶质石墨等矿种找矿取得重大进展,新提交以三门峡盆地大型油田为代表的大、中型矿产地16处,能源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与此同时,一批旨在提升矿业行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大工程项目在2023年也稳步推进。三门峡市“退城入园”多金属综合利用提升改造项目、河南神马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尼龙化工产业配套氢氨项目、信阳钢铁金港能源有限公司焦化节能技改工程项目、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项目、河南安钢周口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钢铁产能置换项目一期一步工程等河南“三个一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幅“矿”潮涌动、风正帆悬的矿业高质量发展美丽画卷正在中原大地铺展开来。

 

 

   红色基因耀中原  

一提到河南省,首先想到“两仓”,一个是事关农业粮食安全的“中原粮仓”,一个是事关“工业粮食”安危的“中原煤仓”。

河南省作为国家规划的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煤炭产业一直是传统支柱产业,连续多年原煤产量稳居全国第二。近年来,因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河南省煤炭产量比重有所下降,曾一度降至0.97亿吨左右,但这几年随着煤炭“兜底”保障作用的显现,河南省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加强煤炭供应,2023年,全省煤炭产量再次升至一亿吨以上。

谈及河南省的煤矿发展史,有着126年建矿史的河南能源焦煤集团(原焦作煤矿)总是被人津津乐道。作为中国近代煤炭工业的“活化石”,中国近现代工业的重要见证者、参与者和创造者,也是“特别能战斗”精神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怀川大地革命之初的初心和使命,在河南省矿业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25年7月9日,焦作爆发了声援“五卅运动”的煤矿工人大罢工,持续时间达8个月之久,最终以矿工的全面胜利而圆满结束。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对焦作、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工业无产阶级在中国革命中所处地位的重要”,称赞他们“特别能战斗”。从此,“特别能战斗”精神在焦作矿区薪火相传,成为一代代焦煤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生动力和文化瑰宝,进而演变成为全国煤炭工人共同的红色基因和精神财富。“特别能战斗”的红色基因,像是流淌着的红色血脉,指引着世代焦煤人义无反顾地加入到焦作煤矿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

百年风雨铸辉煌,继往开来著华章。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焦煤集团传承弘扬“特别能战斗”精神,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煤从单纯的燃料转变升级为煤炭电力、化工新材料、现代物贸、文旅康养的四大产业体系,实现了从“一煤独大”到“两主两辅”的产业延伸,构建了现代能源企业发展新格局。同时,大力培育发展新项目,随着“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千业水泥5G智能无人绿色矿山、开元化工二期环氧氯丙烷节能改造、氢燃料电池发电、硅酸乙酯等一个个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文化引领好的产业项目强势崛起,以高质量项目再造发展优势的基础不断夯实,企业高质量发展新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正在徐徐开启。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杨山煤矿工人武装起义爆发于1929年10月5日,这是河南省第一次工人武装起义,也是中国煤矿发展史上著名的工人武装起义。这次起义不仅建立了工人武装队伍,还建立了红色革命政权和赤色工会组织,是工人和农民联合革命并取得成功的典范,具有重要的革命意义和历时意义。走进位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固始县杨山煤矿工人武装起义纪念园,望着展厅墙上展示的起义场景油画作品和起义路线,95年前的那场惊心动魄的起义场景仿佛历历在目。

据介绍,杨山煤矿起义胜利后创建了以杨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开始了武装割据斗争。起义队伍后编入“坚持大别山革命红旗不倒”的红二十八军,并逐步发展成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华野二纵四师、解放军二十一军六十一师的重要红色血脉,杨山煤矿因此被誉为“红色煤矿,工运摇篮”。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花。从巍巍太行、黄河两岸,到巍峨大别、淮河岸边,红色基因在中原大地传承流淌,为河南省的矿业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一批批大型矿藏的发现、一座座大型矿山的拔地而起,河南省的矿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

被誉为“中原煤仓”的平顶山矿区,是新中国第一个自行勘探设计、开发建设的特大型煤炭基地。1955年9月8日,落凫山下一声开山炮响,拉开了平顶山煤田建设的序幕,我国自主勘探、设计的平顶山矿区第一对矿井——诸葛庙矿(现平煤股份二矿)动工兴建。1964年以后,经过3年调整和煤炭大会战,平顶山煤炭工业基地初具规模。1975年,平顶山煤炭产量和利润达到“双千万”。

因煤而兴,却不唯煤而生,创新与改革伴随企业发展始终。如今,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拥有3家上市公司和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双双超过1500亿元。平煤集团所在的平顶山市,从煤这个“化工原料之母”破题发力,推动煤由燃料到原料、再到新材料的高端演进,着力建设中国尼龙城,成功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转型之路。目前,尼龙新材料产业已经成为平顶山市的核心主导产业,中国尼龙城入驻企业200余家、产值突破1000亿元,平顶山实现了从“中原煤仓”向中国新材料之都的华丽蝶变。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省矿业产值连续多年居全国前5位。目前,河南年采掘矿石量超5亿吨,矿产采选冶产值占河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2%。全省先后发现各类矿产144种,探明资源储量110种,已开发利用93种,保有查明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占12种,居全国前三位的占33种,优势矿产主要为钼、金、铝、银“四大金属矿产”,天然碱、盐矿、耐火黏土、萤石、珍珠岩、水泥灰岩、石墨等“七大非金属矿产”,涌现出了以河南能源集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郑煤集团、洛阳钼业、安阳钢铁、灵宝黄金、桐柏碱矿、中州铝厂、中原油田、南阳油田、信阳上天梯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地,在“2023中国企业500强”12家上榜豫企中,有6家为矿业企业,而举不胜举的“中原煤仓”“中国金城”“中国钼都”“中国天然碱之都”“中原钙都”“中国非金属之乡”“世界矿都”等,更是见证和诠释着河南省矿业的辉煌发展。

 

 

    地质报国勇担当   

矿业开发,地质先行。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资源匮乏。1956年4月29日,随着地质部河南省地质局筹建处在郑州挂牌,中原大地迎来了一支年轻的地质勘探队伍,立志为祖国寻找富饶的矿藏。此后,一代代地质人高唱《勘探队员之歌》,怀揣找矿立功梦想,用地质锤叩问沉睡中的岩石,用钻机探寻地球深处的奥秘。

七十多年来,3万名地质尖兵扎根中原,从1953年平顶山煤田会战,到1957年新中国第一个因煤而兴的城市——平顶山市的成立;从1950年开始的巩县小关地质调查及豫西铝土矿会战,到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决定在河南省建设中国铝工业基地,再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河南铝土矿支撑起中国铝工业的半壁江山;从1955年开始的舞阳铁矿会战,到历时十多年找到河南省内最大的铁矿;从1956年在栾川县南泥湖发现钼钨矿,到“中国钼都”的诞生,再到历经数十载,探明世界最大的钼矿床;从1964年6月首支找矿小分队深入小秦岭寻找金矿开始,到1967年4月拉开小秦岭金矿大规模开发的序幕,建成全国第二大黄金基地,使河南省的黄金产量近40年保持全国第二;从1971年桐柏吴城天然碱矿会战,到1980年探明储量占全国天然碱探明储量的80%、雄居亚洲第一的“中国天然碱之都”;从1974年在桐柏山地区开展破山、银洞坡金银矿勘查会战,到历经40多年探明储量达208吨的桐柏县老湾金矿,进一步夯实了河南省金矿开发的资源家底。随着一大批世界级、国家级矿产地的发现,一座座大型矿山的建成投产,为河南省工业体系的形成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也让河南省实现了由单一的“粮食大省”到“粮食大省和矿业大省并举”的根本性转变。

 

 

 

最新统计显示,2023年,河南省地质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达1.29万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的27.7%;利润总额518.32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的29.4%,地质及相关产业已成为河南省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其中,豫地科技集团营业收入62.11亿元,同比增长19.4%,“利润总额”“生产增加值”两项指标同比增长超过15%,迸发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然而,多年来持续的超强度开发和地质找矿工作的滞后,使原本资源丰裕的河南省这个“工业粮仓”开始入不敷出,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和后备资源明显不足。作为河南省工业的重中之重,河南煤炭产量由连续19年稳居全国第二已降至目前的第7位,河南煤炭采储比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4,并由煤炭外销大省变成了煤炭净调入省。而几十年来,一直稳居全国第一的河南省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和重要支柱产业黄金产业,也普遍出现了保有资源储量不足、在产矿山资源枯竭的状况。承担河南省黄金产量2/3的灵宝市,于2010年被国务院列为资源枯竭城市,开始吃起了“救济”。这些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河南省矿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尤其进入‘十四五’时期,国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大战略的实施,对河南省矿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河南省要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总量仍处于高位,与矿产资源储量增长之间矛盾仍较突出,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矿产资源深部、边部勘查,建立稳定、经济、安全的矿产资源保障体系。”

仓廪实则发展稳。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切实履行“找矿突破第一责任人”职责,按照省政府印发的《河南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十四五”实施方案》要求,立足本省能源资源禀赋,围绕目标任务,以“四个提升计划”为统领,以“五大找矿工程”和“十一个基础地质调查和科技攻关专项”为支撑,确定了13个优势和紧缺矿种的目标任务,部署了31个找矿项目,进一步设置了174个找矿子项目和51个科技子项目。

 

固始县金山石料有限公司一隅

 

实际上,在上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2011-2020年)中,河南省就创新找矿机制,创造了整装勘查的“嵩县模式”,新发现矿产地269处,其中大型147处、中型70处,取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显著的找矿成果。在全国284项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优秀找矿成果中,河南省有16个项目上榜,位居全国第一方阵。这些成功经验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实施提供了经验和范式。

地质找矿,规划先行。河南省在四轮矿产资源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地质找矿取得重要进展,资源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开发利用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绿色勘查、绿色矿山建设稳步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持续好转,基本呈现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的目标,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明确了方向。

为确保“有钱找矿,有地(方)找矿”,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在统筹利用各类找矿空间、统筹各部门人才技术,统筹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统筹政策供给和综合监管,打好“组合拳”的基础上,整合空白地资源,及时清理过期、无效矿业权,缩减国家出资形成矿产地范围。同时,他们将找矿工作纳入整个矿政管理中谋划部署,统一谋划部署财政出资勘查项目,紧盯目标矿种,部署近百个勘查项目,有效支撑增储任务实现。2023年4月,为盘活已有勘查项目成果,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召开了首次省财政地质勘查成果推介会,集中推介76个项目成果。同年12月,首批6宗探矿权挂牌成交,成交金额超8亿元。今年6月,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拟向社会投放战略性矿产矿业权60宗。

山河为卷,大地为证。据统计,河南省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来,已取得了积极效果。河南省财政地质勘查项目取得较好找矿成果,桐柏县发现大型金矿,新增资源量208吨,居河南省第一、全国第四;栾川-嵩县地区发现多处大中型萤石矿床,资源潜力巨大;西峡县发现大型晶质石墨矿,资源量超百万吨;高纯石英矿调查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利用本地矿石开展高纯石英矿中试获得了优质高纯石英砂产品,根据中试成果建设的年产千吨高纯石英砂试生产已进入调试运行阶段。而企业作为矿山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的主体,在钼、金、铅锌、铝土矿等矿种方面也有较大贡献,累计新增钼资源量近百万吨、铅锌数十万吨、铝土矿2000多万吨等。尤其是骆驼山矿区,成为栾川地区提交的首个大型锌多金属矿床,新增资源量潜在经济价值300亿元以上,使骆驼山矿区从“危机矿山”一跃成为河南省多个战略性矿产资源基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优选南华北地区三门峡盆地作为重点突破区,部署实施豫峡1井钻探验证,实现了该区50年来油气调查的重大突破,成果获2023年度地质调查十大进展之首。三门峡盆地初步圈定4个油气远景区,其中,中央构造带远景区仅函谷关构造预测地质资源量达1.07亿吨,具备建设新的油气资源接续基地资源基础。

“第四轮规划实施以来,河南省地质找矿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十四五’新一轮找矿找矿行动开展以来,河南省按照确定的找矿目标任务,利用省财政资金2.57亿元,实施了71个财政勘查项目,带动全省投入地质勘查资金约9.45亿元。国家下达的金、铜、镍、钨、萤石、晶质石墨、煤炭7个矿种目标任务基本达到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高纯石英原料、石油、萤石、晶质石墨等矿种找矿取得重大进展。就目前找矿态势推断,‘十四五’找矿任务有望在今年完成。”河南省自然资源厅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认真履行省厅找矿突破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使命,继续发挥省厅‘统’优势,系统推进找矿突破,持续推进省级地质找矿基金设立,探索研究支持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具体措施,进一步激活矿业市场,以增储上产来打造河南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新亮点。”

 

 

    生态优先谱新篇  

孟夏时节,中原大地草木茂盛,万物并秀,处处呈现一片勃勃生机。

从豫东的河南能源永煤集团、河南神火煤电公司,到中原腹地的郑煤集团、中铝河南铝业公司,再到豫西的洛阳钼矿、灵宝的黄金矿山,从豫北的安阳钢铁集团、鹤壁煤矿、焦煤集团,到享有“中原煤仓”美誉的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再到豫南大别山、桐柏山脚下的碱矿、金矿,一座座现代化绿色矿山,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美丽的中原大地上。

 

 

“绿色矿山建设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是推进矿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矿保处处长宋锋介绍,河南省的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经过试点和加速推进两个阶段,基本形成了高质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河南模式。截至目前,河南省已建成绿色矿山212家,其中被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库的有84家。河南省国家级绿色矿山总量在全国位居前列。

事实上,早在2011年,河南省就按照部统一部署,启动了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试点工作。2012年7月,河南省印发《河南省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方案》,确立了河南省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的工作机制和具体要求,启动开展省级绿色矿山试点工作。经过不懈努力,截至2016年底,河南省共分4批推荐了36家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最终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11家,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17家,省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13家。

2017年,国家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后,河南省紧跟政策导向,积极谋划新阶段工作重点,加快推进新阶段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相继完成了绿色矿山评价体系建设,组建了绿色矿山建设服务专家队伍,择优遴选了第三方评估单位,规范了申报、审核、第三方评估、复核、公示等绿色矿山入库工作流程,建立了对第三方评估单位和评估专家监督、责任追究机制,加强各级主管部门对入库矿山的跟踪监督,督促、指导和入库矿山的持续改进、提升,打造出了绿色矿山建设的“河南模式”。

据了解,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在探索构建绿色矿山新机制的同时,注重提升服务意识,在全国首创了绿色矿山建设专家服务团模式。从2017年开始,河南省从地勘、矿山设计等单位精选170余名矿山管理专家,成立了“河南省绿色矿山建设专家服务团”,主动深入矿山企业提供无偿公益服务,全程指导企业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对绿色矿山建设相关政策、标准、案例进行宣讲,在深入矿山企业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逐一帮助企业梳理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工作建议,全程跟踪企业整改进展,实时为企业提供帮扶指导;及时准确反映企业绿色矿山建设进展情况和各级有关部门工作推进情况。

与此同时,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围绕企业需求出台激励政策,提升矿山企业创建积极性。2020年,河南省响应矿山企业最迫切的需求,通过积极沟通协调,五厅局联合印发的《关于集中开展“三山”整治攻坚行动的通知》中明确“允许已建成的绿色矿山不受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随后,《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砂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对列入绿色矿山建设名录的砂石矿山、具有合法手续且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和项目,不得采取集中停工停产停业的整治措施”,从更高层级明确了对绿色矿山企业的支持政策,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增强企业建设绿色矿山的动力。

“2024年4月,自然资源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明确了新阶段的绿色矿山建设目标与要求,我省正在积极行动,着手起草具体落实文件,同时准备修订河南省绿色矿山评估入库管理办法,制定评分细则,全方位深入推进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宋锋说。

在产矿山绿意盎然、美如花园,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山也正在悄然变身,成为了一座座美丽的矿山公园或地质公园。

据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生态修复处负责人介绍,2018年以来,河南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累计完成生态保护和修复面积约200万亩,筑牢了黄河中游生态屏障,厚植了美丽河南的绿色底色,济源下冶煤铝土、鹤壁黑山头矿山环境治理项目入选全国首批15个山水工程优秀典型案例。

据了解,河南省委把建设美丽河南作为“十大建设”重要内容,印发实施方案;河南省政府把加强生态保护作为必须抓好的三件大事之一,成立了生态保护修复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开展工作。河南省还率先印发《自然资源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清单》,细化了6个方面、20项职责任务,明确任务书、责任表。实行台账化管理,省级领导小组建立山水工程工作台账,实行挂图作战,全过程督促推进,形成了“上下联动、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2023年5月,河南省人大颁布了《河南省露天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条例》,以立法形式全面加强露天矿山修复治理。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坚持专项治理,严控“一条线”,从严控新治旧,对全省1268个有主矿山,建立开发利用、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安全生产5本台账,对537个问题“一矿一策”制定整改方案,力争到2025年底实现问题“清零”;对全省11355个历史遗留矿山图斑争取资金21.69亿元,重点实施了黄河流域矿山专项治理,加快推进南阳市、鹤壁市历史遗留矿山治理示范工程,并多方引入社会资金开展修复;举办全省首届生态修复项目推介会,现场签约50个项目,签约金额332亿元。“十四五”以来,全省已累计修复历史遗留矿山近11万亩。

“我们加快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示范工程建设。目前,河南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8.16亿元,在洛阳、鹤壁、平顶山等10个市,完成历史遗留矿山治理2.65万亩。审计发现黄河流域173个矿山修复问题,已治理138个、28670.26亩,完成94.7%。‘十四五’期间,15万亩历史遗留矿山治理任务,已修复10.2万亩,修复完成率68%。”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生态修复处负责人表示,目前,我们正从严压实有主矿山整治责任,结合有主矿山5本整改台账和梳理出的重点督办问题清单、零问题县(市、区)排查成效“回头看”清单,联合河南省生态环境厅、河南省水利厅分别在伏牛山、太行山、大别山三大片区打响以生态修复整治、生态环境整治、水土保持整治为主的三大攻坚战,督促生产矿山问题整改。对历史遗留矿山,则以组织实施生态修复重大工程为抓手,启动实施鹤壁市、南阳市历史遗留矿山国家示范工程,2023年至2025年拟修复历史遗留矿山面积4.83万亩。

随着河南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黑山头玄武岩矿矿山环境生态治理项目、河南南太行山水工程之济源市下冶煤铝土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新乡市凤泉区凤凰山矿山公园(青龙山)矿山环境治理项目、安阳市九华山-王家窑矿区生态修复保护项目等一大批重大矿山生态修复示范项目的实施,以及永城芒砀山、息县濮公山、焦作缝山针等一批废弃矿山摇身变为游人如织的地质公园、矿山公园,美丽矿区已成为美丽中原的重要元素和耀眼音符。

鉴往知来,砺行致远。我们坚信,已驶入高质量发展轨道的河南省矿业,必定会在新的征程上,胸怀“国之大者”“省之要者”“民之盼者”“业之重者”,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河南,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琼杰 周强  赵荣军 李向阳 黄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