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国家《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

(GB/T22900-2022)标准

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

 

贡献专业力量

 

专注于绿色矿山科技领域

  • 回到顶部
  • 400-051-6619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矿山生态修复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同在

宁夏水利科学研究院:科技利器让盐碱地释放新价值

 

 

盐碱地被称为“地球之癣”,是治理难度最大的土地。端稳“中国饭碗”,综合利用盐碱地是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一块重要“拼图”。11月23日,记者获悉,宁夏水利科学研究院开展了《灌区多尺度水盐平衡精准灌排技术模式与节水控盐周年配水系统》《宁夏红寺堡次生盐渍地精量灌排协同抑盐产能提升模式示范研究》,项目针对宁夏河套地区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多样与模式组装困难等问题,研究水盐调控、土壤脱盐等技术措施的系统衔接和联合协同机制,集成盐碱地灌排协同、地力提升、产能提升技术研究示范推广,从模式研究到应用示范,为河套灌区盐碱地治理提供样板。“通过一年核心试验区的试验研究,重度盐渍化土壤的盐分下降了10%,作物产量提高了5%。明年试验区技术模式示范推广500亩,并逐渐辐射推广到1万亩。”研究人员焦炳忠说。

 

 

 

 

据介绍,河套平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长期以来大量引黄灌溉使得区域地下水位抬升,加之蒸发强烈,地下水和深层土壤中的盐分沿着土壤毛管孔隙不断上升,并在地表积累,导致耕地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问题突出。大面积分布的盐碱地成为灌区农业综合效益提升、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制约因素。

 

 

 

 

宁夏水科院的盐碱地研究之路始于上世纪50年代,几十年来,科研人员克服科研条件差、技术手段落后等困难,先后深入平罗、灵武、贺兰等地开展盐碱地综合防治改良和作物耐盐极限试验等工作,成果有力填补了宁夏盐碱地改良试验研究的空白。70年代以来,先后在银北灌区、永宁、青铜峡等地开展了渠灌沟排、井灌井排、井渠结合、暗管排水等研究,提出一整套土壤盐渍化治理技术,控盐效果明显。截至2019年,青铜峡和银北灌区盐碱地面积由1962年的186万亩降到116万亩,扬黄灌区盐碱地面积由1962年的24万亩降到14.73万亩。

 

来源:宁夏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