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东石圪台煤矿:高产高效高颜值!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神东石圪台煤矿是一座年产1200万吨的矿井,乘坐防爆车行走在石圪台煤矿辅运大巷,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平整的反光源、鲜艳夺目的警示标识。步入综采工作面,醒目的单轨吊落地随着轨道即可行走,不仅解放了员工的双手,而且更加安全实用。
“石圪台煤矿是一座服役了30多年的老矿井,原有巷道年久陈旧,受地质条件影响巷道起伏不平,工作面安全生产标准化落后中心矿区的矿井,要大刀阔斧改造难度不小。”石圪台煤矿质量组副组长麻军参与见证了该矿百米井下的“颜值”大转变历程。他说,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矿里下了大功夫,启动了覆盖全年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活动。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是石圪台煤矿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第一步。
2022年初,刚到石圪台煤矿履新的党委书记、矿长冯晓斌带领班子成员深入井下调研,实地了解矿井标准化现状及存在的困难。有的老员工反映,老矿井巷道设置成型早,“先天条件”不足,提升标准化有困难;也有不少人认为生产单位出煤才是硬道理。征集各方意见后,冯晓斌组织大家讨论提升措施、考核细则,制定矿井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管理制度。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大家以问题为导向,展开讨论,统一思想、统筹提升举措,最终提出“强基础、抓现场、提标准、育人才、树形象、保安全”的工作思路,正式吹响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上台阶的号角,确立了任务表、制定了路线图,力争实现矿井生产全过程、各环节的动态达标,为员工营造更安全的作业环境。
冯晓斌说,“我们不仅仅是出煤的生产单位,更是公司千万吨矿井群中的一张现代化高产高效矿井名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正是检验我们这支队伍的试金石。”
“我们要杜绝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的现象,要解放思想,多从自身找问题,去对标各兄弟单位的工作面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亮点,取长补短。”随后,石圪台煤矿副矿长呼绿雄带着各业务口和区队负责人分赴兄弟单位对标学习,全矿迅速拉开安全生产标准化自查自纠帷幕。各业务部门和区队对照矿里制定的岗位标准图集逐项整改。
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整改,最直观的是辅运大巷的“颜值”升级:反光源由单向变为双向、井下设置环线单向行驶、入井车辆与升井车辆两两“不见面”,巷道底部管路改造为顶部悬挂,排水沟铺设盖板,最大化拓宽巷道宽度……
“现在我们井下大巷卫生、工作面工具摆放、管线吊挂等都实现了动态达标。”呼绿雄信心十足地介绍。
不仅有“目光所及之处”的变化,还有许多综连采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让员工尝到了甜头。
综采二队自主研发的单轨吊落地装置正是员工交口称赞的亮点。“单轨吊没有落地之前,工作面推进的同时,我们需要循环拆卸、搬运和吊挂单轨吊,工序繁琐、劳动强度大,还需要登高作业。现在自主加工设计的这套单轨吊落地装置取消了传统悬挂式单轨吊以及打锚索作业,不仅避免了登高、起吊、单轨吊掉落等安全风险,还提升了拉移变的效率。”综采二队队长安树峰介绍。
单轨吊落地是神东今年全面推广的一项提升安全管理的重点工作。然而石圪台煤矿综采二队工作面采高仅有1.9米,为此,该矿领导和区队成员集思广益,结合实际自主研发出一套适用于小采高的单轨吊落地装置,极大保障了员工作业安全。
与综采工作面的宽敞明亮不同,连掘工作面的条件相对复杂,也为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带来极大挑战。在石圪台煤矿连掘三队工作面,员工靠近连采机一定距离后,设备会立即发出报警声,提示正在驾驶室的煤机司机。一旁的连掘三队队长刘磊连忙解惑道,“这是我们在设备上安装的人员接近防护系统发挥的作用,当员工进入距离连采机6米的位置时,设备会发出警报提醒,当进入3米范围内,设备将自动停机。同样,员工佩戴的智能矿灯也会感应人员与设备的距离,发出闪烁提醒,提示人员进入设备运行的危险区域,最大化保障人员安全。”
借助智能化手段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是连掘三队的一大亮点。针对掘进工作面移动设备多、管理难度大的问题,该队采用高清摄像头对各移动设备进行补盲,并将人员接近系统主机与补盲摄像头融合,司机在驾驶室内通过观看中控画面,可观察设备各个方位,实现了360度无死角,减少了司机视线盲区。同时,在梭车与连采机的驾驶室内安装驾驶员疲劳驾驶分析的高清摄像头,通过对驾驶员虹膜检测、头部动作分析等功能,实时监测驾驶员的工作状态。在驾驶员有异常动作时,通过分析判断驾驶员是否疲劳驾驶,并发出声光报警,以保证驾驶员的安全。在智能化手段加持下,区队设立了四级验收,由区队、班组、岗位工、综合验收层层把关,最大程度上克服了现场动态达标问题拖拉、推诿、没有完全闭环等问题。
“今年前三季度动态达标考核,我们连续两次取得连掘组第一的好成绩,兄弟们尝到了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后的甜头,现在大家的自我管控意识明显提高。”刘磊高兴地说。
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效果明显的还有掘锚五队。行走在掘锚五队工作面,巷道平平整整,而过去由于巷道底板工程质量不好,人员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意识淡薄,导致掘出的巷道工程质量时常不达标。
“颜值”大转变的背后并不容易。掘锚五队副队长张桐介绍,“我们之前用的设备是连采机,今年4月份开始更换为掘锚机,最大的区别是不用频繁调机,最大化减少了对底板的破坏。但同时,煤机司机和设备也有磨合期,因此工程质量一直是我们重点提升的项目。”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达标,该队要求生产班每隔60米联系地测站工作人员放线,放线的同时与延皮带错峰作业。同时,区队要求掘锚机司机每掘进2米对巷道高度和偏中线测量一次,确保出现问题及时调整,从源头上治理。此外,该队配套了奖罚措施。张桐介绍,“我们为各生产班设定的推进进尺考核基数是13米,每超1米翻倍结算,以此激励员工干得多更要干得好。有奖也有罚,比如一个生产班推进16米,按照日结工资可以挣5000多元,如果工程质量不达标,我们将按照50%结算,倒逼各班组管好工程质量。”
300多天的实际行动,随着一项项举措落实落地,石圪台煤矿百米井下的“颜值”不断提升,广大干部员工踔厉奋发,打造了一批综连采精品工作面,采取一系列智能化手段,将员工从复杂繁重的作业环境中陆续解放出来,顺利通过陕西省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矿井达标验收,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来源 : 神东煤炭之声(ID:shsdzsgf)
作者 : 神东全媒体记者 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