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国家《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

(GB/T22900-2022)标准

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

 

贡献专业力量

 

专注于绿色矿山科技领域

  • 回到顶部
  • 400-051-6619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矿山生态修复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同在

《半月谈》发文点赞准格尔旗智慧矿山建设

    11月25日,新华社《半月谈》发文《老矿工的智慧矿山梦》,以一名“老矿工”的视角讲述我旗矿山建设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点赞鄂尔多斯智慧矿山建设取得的成绩。

  文中老矿工吴劲松所在的麻地梁煤矿,曾被鄂尔多斯市委书记李理评价认为是鄂尔多斯智慧矿山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准格尔旗以智能化引领为基础,强抓煤炭行业安全生产,通过从“人控”到“数控”的升级打造,从“自动”到“智能”的全面提速,形成减人提速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积极打造智慧矿山安全生产新模式,目前已建成智慧矿山23座。

  下一步,准格尔旗将按照“自动”到“智能”的全流程智能化作业模式,建设智慧绿色、经济高效的矿山。聚焦智慧矿山建设标杆,挖掘智慧化矿山建设的亮点,助力智慧矿山建设的同时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智慧矿山采煤不见人,但闻设备响。

 

 

▲井下人员通过 5G 视频通话与地面联系 贝赫 摄

 

 

  从一名基层矿井技术员成长为矿长、董事长,38年来,吴劲松见证着我国煤炭行业的成长发展。不久前,半月谈记者走进位于内蒙古准格尔旗的内蒙古智能煤炭有限责任公司麻地梁煤矿。即将退休的“老矿工”吴劲松像往常一样,一大早便来到智能调度室,和穿着整洁的年轻职工们一道,在电脑屏幕前盯着井下设备运行情况。

  轻点鼠标,画面中的机械便将黑黝黝的煤送上运输皮带。“现在矿山管理都依靠数据,地面和井下车间已实现无人值守。”吴劲松说。

  近五年来,麻地梁煤矿在吴劲松带领下,通过引入5G通信技术,变革生产方式,创新管理模式,逐渐成长为“井下高科技,井上高品位”的智慧矿山。矿工“下井不见蓝天、夜班不见白天”成为历史。

  这里的矿工不上夜班

  “夜班是人的体力、精力最薄弱时段。煤矿安全事故70%以上都发生在夜间。”吴劲松说,过去“两头不见天”的工作状态牵动着矿工和家属的紧张神经。

  如何通过技术赋能,尽可能地让设备替人工作,最大化降低风险?2011年,当上矿长的吴劲松大胆突破,提出“取消检修班,让矿工不再上夜班”。消息一出,职工们很惊讶:检修班和夜班生产是煤矿开采百年来的不变习惯,没了检修班怎样精准检修?取消夜班怎样保证产量任务?

  面对压力,吴劲松超前布局,利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打造装备减强度、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的数字化、智能化矿山,探索出一条“本质安全、降本增效,为职工谋福利”的智慧矿山建设新模式。

  凭借完善的顶层设计,麻地梁煤矿建立起全国领先的全矿区设备数据库和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在煤矿建设之初就摒弃大而全、重装备、重平台的传统观念,转而注重成本管控、数据治理、管理创新。“智慧矿山建设累计投资7200万元,较传统煤矿投资低了不少。”吴劲松说。

  据了解,该矿从设备进场开始,就采集了全部设备数据,并加装设备传感器。设备投入运行后,工程师在地面就可全智能感知井下设备运行情况,彻底改变过去设备事故全靠事后判断的落后局面,做到了事前预警、防患在前。

  在新的生产理念指导下,矿上自然而然取消了检修班,采煤工作面从原来的10人左右,缩减为3至5人。采煤作业基本在井上远程操作完成,只有在更换设备零部件时才需工人下井,极大减少了安全隐患。

  “井下少人安全,没人则更安全。现在我们优化白班生产,组织更紧凑,工作更高效,就此取消夜班生产。”吴劲松说,取消夜班后,职工们吃上了正常饭,睡上了正常觉,在井下也能用防爆手机与家人正常交流,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增加。

  打造高品位的花园式矿山

  在传统观念中,开矿往往破坏地表植被与土层,以致黄土裸露、煤尘飞扬。

  不过,半月谈记者漫步在麻地梁煤矿的主矿区,却看不到漫天灰尘,听不到机器咆哮与卡车轰鸣。整个矿山宛如观光公园,绿地花草、景观湖、凉亭、步道、流水瀑布在视线中依次铺开,不时有周边村子的百姓前来散步、拍照。

  村民许贵英说:“以前煤矿周边根本不能住人,一出门就漫天灰尘。但现在环境变好了。在矿区公园散步,鞋子不黑不脏。”

  吴劲松说,矿区把绿化环保放在首位,按照公园式景观来规划筹建新矿,让矿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

  漫步在花园般的矿山中,一个疑问在记者心头涌现:这座年产800万吨的煤矿,为何不见储煤场?

  该矿信息中心主任周圆说:“大多数煤矿企业会建立大型储煤场来调节生产和销售之间的平衡,成本较高,也存在环境污染风险。”针对这一点,麻地梁煤矿研发出智能化煤质运销管控系统,紧密衔接销售与生产,地面运输流量和井下生产流量互相匹配,做到矿区产煤不见煤。

  2021年初,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组织专家调研麻地梁煤矿。结果显示,麻地梁煤矿通过优化设计、取消井下煤仓,既减少了建设成本、优化了矿区环境,也为后续智能化改造提升留足空间。

 

 

  ▲井下人员通过 5G 视频通话与地面联系 贝赫 摄 

 

 

  用数据管矿山

  “建设智慧矿山是矿企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吴劲松说,“通过建设智慧矿山,我们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仍能完成日产原煤1.8万吨的生产计划。”

  根据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内蒙古局2021年的一份调研报告,麻地梁煤矿吨煤完全成本为83.31元,比周边规模、条件相近的煤矿低不少。

  从人工挖煤到机械自动化,从取消检修班到取消夜班,从有人巡视到无人值守……吴劲松主张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打开了“管设备就是管生产、管数据就是管设备”的新局面。

 

来源:准格尔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