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能源集团总工程师马世志:矿用卡车无人驾驶编组成功运行,助力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
露天煤矿电铲
矿用卡车作业现场
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露天煤矿总计约220余座,总产能约为8亿t/a。单一露天煤矿的最大生产规模达3 500万t/a,产能超过1 000万t/a的特大型露天煤矿20余座。近20年来,露天煤矿产量占全国煤炭产量比重年均增长速率约为11%,其中,2015年以来,一直保持在20%左右的水平。露天煤矿是我国煤炭生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露天煤矿开采的本质是大量物料的移运作业,其中约有95%的露天煤矿采用单斗—卡车工艺。在露天煤矿总生产成本中,卡车运输环节约占60%;卡车运输环节用工占全矿劳动定员的45%左右,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而从安全生产的角度来看,卡车运输环节的事故起数占我国露天煤矿总事故起数的60%以上,卡车运输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露天煤矿安全高效的生产水平。矿用卡车无人驾驶已成为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露天煤矿矿用卡车无人驾驶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马世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识别二维码或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免费下载阅读pdf全文
01
国内外矿用卡车无人驾驶技术研究现状
02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矿用卡车无人驾驶项目建设进展
矿用卡车无人驾驶项目的建设分为3个阶段:
矿用卡车无人驾驶系统主要包括感知、决策、控制三大核心环节。根据东露天煤矿现场的实际情况,对1台电铲、7台矿用卡车、13台辅助设备进行了无人化改造,开发了与无人驾驶卡车配套的无人运输作业智能调度平台、多种设备协同作业管理、V2X矿区通信网络系统和高精地图采集、更新及管理等子系统(图1)。
图1 矿用卡车无人驾驶关键技术
目前,中煤集团已完成7台无人驾驶矿用卡车的全部改造工作,并对其中1台套无人驾驶卡车+电铲+辅助设备进行了协同编组化运行及远程接管系统调试,成为国内真实作业场景下具备常态化编组运行能力的示范项目。
在开展矿用卡车无人驾驶项目研究的基础上,中煤平朔作为主编单位编制了山西省《智能化露天煤矿建设规范》地方标准和中煤集团《无人驾驶卡车运输智能化露天矿采装、运输、排土技术规范》(试行)企业标准(图2)。
图2 山西省地方标准和中煤集团企业标准
03
国内相关企业矿用卡车无人驾驶项目建设进展
国内相关企业矿用卡车无人驾驶相关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黑岱沟露天煤矿从2020年8月单台卡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成功,到2021年5月无人驾驶矿用卡车与有人驾驶卡车、电铲、推土机成功进行混编作业运行测试,目前已实现多台无人驾驶矿用卡车与电铲多工作面同时编组运行作业(图3);宝日希勒露天煤矿完成矿区5GSA独立组网、仿真测试、设备静态改造、封闭场地动态调试、极寒气候编组运行等工作,顺利通过了极寒型复杂气候环境露天煤矿无人驾驶卡车编组安全示范工程评审和科技成果鉴定(图4)。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与百度、北京慧拓无限科技有限公司等展开深度合作,对伊敏露天矿的矿用卡车进行无人化升级改造,克服了地区极端气候、松软地质等复杂环境的考验,实现了在无安全员的情况下有人驾驶车辆与无人驾驶车辆混编作业(图5)。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白音华露天矿完成2个编组12台无人驾驶宽体自卸车联合试运转,无人驾驶宽体自卸车成功实现上煤区域装-运-卸的全程无人作业(图6)。
图3 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黑岱沟露天矿多台无人驾驶矿用卡车与电铲多工作面编组运行
图4 国家能源集团宝日希勒露天煤矿世界首个极寒地区“5G+ 无人驾驶编组运行”
图5 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无人驾驶项目混编作业
图6 国家电投集团白音华露天矿2个编组12台无人驾驶宽体自卸车联合试运转
04
结语
推进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是实现煤炭行业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矿用卡车无人驾驶作为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技术迭代升级和成功应用,未来必将为露天煤矿减人、增安、提效发挥关键作用。
中煤集团始终秉承着安全为本、生态为基的建设理念,遵循先建立测试示范基地,再逐步进行真实场景落地实践、推广和应用的发展思路,将东露天煤矿作为典型示范,着力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与资源集成,形成具有中煤特色的矿用卡车无人驾驶编组运行模式。下一步,中煤集团将围绕行业煤矿智能化建设痛点、难点问题,继续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推动相关领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全面系统地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尽早实现煤矿智能化建设目标,为煤炭行业智能化建设技术升级作出贡献。
来源:《智能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