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国家《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

(GB/T22900-2022)标准

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

 

贡献专业力量

 

专注于绿色矿山科技领域

  • 回到顶部
  • 400-051-6619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矿山生态修复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同在

贵州省能源局关于公开征求《关于优布局调结构推动煤炭产业战略性调整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精神,全力推动煤炭产业战略性调整,提升全省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和煤炭供应能力,按照省人民政府有关工作安排,我局牵头组织起草了《关于优布局调结构推动煤炭产业战略性调整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于2022年7月22日12时前书面反馈为谢。

       联系人:杨毕、杨佳乐,电话:86891303(传真)

       邮箱:657219371@qq.com

 

附件:关于优布局调结构推动煤炭产业战略性调整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2022年7月11日

 

附件:

关于优布局调结构推动煤炭产业战略性调整的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精神,全力推动煤炭产业战略性调整,提升全省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和煤炭供应能力,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和打造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深入实施“六个一批”分类处置,扎实推进煤矿规模化、智能化建设,切实加大国有企业煤炭资源配置和开发力度,极大改变全省煤矿小、散、弱的现状,煤炭生产供应和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为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提供有力的基础能源保障。

       二、主要目标

       ——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形成以毕水兴为主的煤矿空间布局和大中型煤矿为主的煤炭产能结构。到2025年,生产煤矿数量控制在400处左右,60万吨/年及以上生产煤矿产能占比达到70%以上,国有企业生产煤矿煤炭产能、产量占比均提升到40%以上。到2030年,生产煤矿平均单井规模达到90万吨/年以上,国有企业生产煤矿煤炭产能、产量占比均提升至55%以上。

       ——供应能力大幅增强。加快培育释放先进产能,提升生产煤矿产能总量,夯实煤炭供应基础,形成以毕水兴为主体的煤炭稳定供给新格局。到2025年,生产煤矿产能25000万吨/年,产量18000万吨、力争20000万吨。到2030年,生产煤矿产能30000万吨/年,产量24000万吨、力争25000万吨。

       ——智能开采跨越发展。到2025年,煤矿采煤工作面基本实现综合机械化开采,综合机械化掘进工作面占比从现有的52.6%提升至60%以上,累计建成智能煤矿50处以上。到2030年,采煤工作面全部实现综合机械化开采,综合机械化掘进工作面占比80%以上,全省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采掘作业,累计建成智能煤矿100处以上。

       ——安全形势根本好转。煤矿企业依法办矿意识明显增强,管矿能力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逐步提高,重大灾害防治和安全监管效能显著增强,煤矿事故总量持续下降,较大以上煤矿事故到有效遏制,杜绝重特大事故,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三、重点任务

      (一)提升煤炭产业集中度。优化煤矿空间布局,综合考虑煤炭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等,科学划定煤矿重点发展区、限制发展区、禁采区,持续夯实毕水兴煤炭产业发展支撑地位,培育和扶持一批生产建设煤矿总产能超过500万吨/年的重点产煤县(市、区、特区),引导煤炭资源贫瘠地区有序退出煤炭产业。鼓励具备条件的煤炭企业优化重组,培育一批大型煤炭企业。到2025年,推动盘江煤电集团煤炭产能达到7000万吨/年、产量5000万吨以上,培育至少2家1000万吨级和5家500万吨级优强骨干煤炭企业。到2030年,推动盘江煤电集团煤炭产能达到10000万吨/年、产量8000万吨以上,培育至少5家1000万吨级和10家500万吨级优强骨干煤炭企业。(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能源局、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贵州局、省林业局,各市〔州〕人民政府、盘江煤电集团等)

       (二)实施“六个一批”分类处置。优化调整煤炭矿区规划,优化实施煤炭产能置换,通过“三区三线”划定积极解决煤矿土地使用问题,深入实施“六个一批”(即新建一批、技改一批、核增一批、整合一批、盘活一批、淘汰一批)分类处置,并建立项目库实行动态考核管理。

       1.新建一批。加快煤炭矿区规划编制以及项目核准、设计审查等手续办理,严格落实探矿权申请延续登记时扣减首设勘查许可证载明面积的25%的规定,积极推进“探转采”,全力推动新建一批规模90万吨/年及以上的井工或露天煤矿,加快释放优质产能。到2025年,累计推动至少15处新建煤矿开工建设、产能1600万吨/年。到2030年,累计推动至少35处新建煤矿开工建设、产能4000万吨/年。

       2.技改一批。优化煤矿技改扩能审批程序,加快手续办理,推动具备资源条件的煤矿提升单井规模。到2025年,累计推动至少20处煤矿提升产能、增加产能至少1000万吨/年以上。到2030年,累计推动至少50处煤矿提升产能、增加产能2500万吨/年以上。

       3.核增一批。积极推动一批经过综合机械化改造且具备较好开采条件的低瓦斯煤矿、试点推动一批瓦斯相对涌出量小于10m3/t且瓦斯治理效果较好的高瓦斯煤矿以及水文地质类型复杂煤矿核增产能。到2025年,推动至少15处煤矿核增产能、提升产能500万吨/年。到2030年,推动至少30处煤矿核增产能、提升产能500万吨/年。

       4.整合一批。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积极推动同一构造单元相邻煤矿、采矿权与探矿权等整合。到2025年和2030年,分别累计推动至少30处、50处煤矿进行资源整合。

       5.盘活一批。对有意愿、有条件复工复产的长期停产停建煤矿,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其困难问题,推动恢复正常生产建设。到2025年,推动至少60处煤矿安全有序恢复生产建设。对无意愿、无条件复工复产的长期停产停建煤矿,严格落实远距离断电和临时封闭井筒措施,并盯紧看牢。

       6.淘汰一批。对未取得兼并重组(产能置换)批复保留资格等不符合煤炭产业政策的煤矿,加快淘汰退出;对已取得兼并重组(产能置换)批复保留资格但2022年底前未取得已批保留拟建规模初步设计审批同意的煤矿,除生态重叠、资源压覆等非自身因素影响外,到期未取得初步设计审批的,相关许可证到期后不予延续,自行淘汰退出。引导推动不具备整合或技改扩能条件、瓦斯灾害治理不能满足时间和空间要求的小煤矿淘汰退出。坚决关闭因重大隐患经停产整顿后验收不合格、停产整顿期间擅自从事生产以及规模90万吨/年以下发生重特大事故等煤矿。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能源局、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贵州局、省林业局,各市〔州〕人民政府等按分工负责)

      (三)推进露天煤矿建设。将资源条件好、符合规划和规划环评要求的露天煤矿项目,以及国有煤炭企业开发的大中型露天煤矿项目,纳入省级重点项目管理,在土地使用、手续办理等方面予以支持,有序推进一批露天煤矿建成投产。(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能源局、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贵州局、省林业局,各市〔州〕人民政府等按分工负责)

       (四)提高矿区地质保障程度。加大煤炭地质勘探支持和投入力度,强化大型整装煤田地质勘探与评价。加大生产煤矿深部区勘探力度和煤矿采区综合地质与精细化勘探力度,为煤矿机械化智能化开采和安全生产提供保障。(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能源局,有关市〔州〕人民政府等按分工负责)

       (五)优化煤炭资源配置效率。支持煤矿通过扩大、置换等方式调整优化矿区范围,支持保留煤矿与相邻探矿权、采矿权整合。对不符合新设置矿业权的零星资源,探索零星煤炭资源储量交易改革试点,对周边只有一个采矿权的“边角”资源、周边采矿权人是同一主体的“夹缝”资源可以协议方式交易。周边采矿权人不是同一主体的“夹缝”资源,如采矿权人已达成整体开发协议,也可以协议方式交易。申请扩大矿区范围的煤矿企业,应一次性缴纳出让区块成交价(或矿业权出让收益),一次性缴纳确有困难的,经矿业权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可以分期缴纳,但首次缴纳不得低于300万元。(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能源局,各市〔州〕人民政府等按分工负责)

       (六)严格煤矿项目准入门槛。严格煤矿规模、技术、安全、生态、环保等准入门槛和办矿标准。坚持煤与煤层气协调开采,实行煤矿和煤层气矿业权两权合一,瓦斯抽采坚持三区联动、先抽后采。停止审批90万吨/年以下新建煤矿,原则上不再审批改扩建后产能低于90万吨/年的煤矿优化重组(产能置换)方案。停止审批高档普采、炮采以及煤巷炮掘工艺的初步设计、安全设施设计,岩巷炮掘工艺必须严格论证。(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能源局、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贵州局,各市〔州〕人民政府等按分工负责)

      (七)深化“两化”升级改造。健全煤矿机械化、智能化技术、装备等支持政策体系,全面推动煤矿企业加快机械化、智能化改造,对采取综合机械化、智能化开采的新建、改扩建煤矿,可适当降低服务年限设计,提升后的产能仅用于煤矿生产建设。推广全断面硬岩盾构机,实施智能矿山(井工煤矿少人与无人工作面智能化开采)建设示范工程,建设一批采掘机械化、协同控制智能化矿井。(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学技术厅、省财政厅、省能源局、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贵州局,各市〔州〕人民政府等按分工负责)

       (八)压实煤矿企业主体责任。建立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全过程追溯制度,强化投资人和“五职矿长”的职能职责,实施“三项岗位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工程,提高煤矿企业安全高效生产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扎实推进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到2025年生产煤矿全部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化等级,一级标准化矿井占比不低于10%,2030年不低于30%。持续推进“一优三减”和装备升级,全力化解采掘接续紧张关系,健全煤矿灾害基础数据库,提升重大灾害防治水平,加大瓦斯综合利用力度,完善煤矿重大事故灾害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实现重大灾害超前预警。(责任单位:省应急管理厅、省能源局、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贵州局,各市〔州〕人民政府等按分工负责)

       (九)强化政府管理能力建设。在六盘水、毕节、黔西南州、遵义市等产煤市(州)及有关产煤县(市、区、特区)政府以及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班子中,选配综合素质较强并具有专业背景的干部。加大煤矿管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配齐采掘、机电、通风、地质等专业执法人员,具有煤矿相关专业人员比例不低于75%。加强部门工作联动,强化煤矿供电系统电源点供给,推动“双回路”供电系统建设,运用大数据手段提高监测分析和远程监管能力,加大“打非治违”工作力度,强化“行刑衔接”,提升监管执法效能。(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应急管理厅、省能源局、省大数据局、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贵州局、贵州电网公司,各市〔州〕人民政府等按分工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省长担任组长、有关副省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省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省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各市(州)人民政府比照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和任务安排。省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切实落实责任,共同做好各项工作。

      (二)强化资金政策。“十四五”期间,用好省能源结构调整专项资金等财政资金,整合不低于100亿元的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重点支持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用于煤矿技改、建设和安全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改造、煤炭绿色清洁开采、淘汰落后产能等。

      (三)提高服务质量。证照手续管理部门要建立涉煤证照、手续到期提醒制度,提前3个月对证照手续即将到期煤矿进行提醒,依法依规加快办理煤矿的环保、用地、核准、采矿等相关手续。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提升涉煤审批服务质量和水平,优化办事流程。

      (四)严格考核问责。严格落实地方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和煤矿企业主体责任。将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任务纳入目标管理内容。坚持鼓励先进与鞭策落后相结合,对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的及时总结推广。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及时通报问责整改,确保任务落实。